據
42crmo鋼管檢測員檢測,2014年,中國的FDI(外商直接投資)與ODI(對外直接投資)首次實現流量的基本持平,這也意味著,2014年或成為中國“資本輸出”元年。
昨日(9月17日),《201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》首次在京公布,
42crmo鋼管檢測員檢測的
數據顯示,2014年,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中國吸引外資僅差53.8億美元,雙向投資首次接近平衡。
中國未來5年對外投資應該會保持10%以上的增長,或達10%~15%區間。而今年前8個月的對外投資情況,亦呈現佳績:今年前8個月,我國境內投資者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734.3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18.2%。
中國海外直接投資規模的急劇膨脹也帶來風險的快速積累,我們需要更多關注的企業海外擴張可能蘊藏的風險,盡管我國擴大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和海外投資保險工具覆蓋面,但因此就指望能夠覆蓋全部政治性風險是不現實的,而企業如果過度依賴政府出面事前防范風險、事后化解危機又會弱化其生存能力。
國務院參事湯敏(微博)此前撰文指出,其調研發現企業對“走出去”有很多困惑,對國外環境、法律、社會、文化了解不夠,特別是國際化專業人才儲備嚴重不足,內部管理機制跟不上等,而這也是其他地方企業遇到的普遍問題。對此,湯敏認為,應把建設境外工業園區、經貿合作區作為幫助企業走出去的重要途徑,加強制度設計和財政支持,鼓勵我國地方政府同承接地政府合作設立工業園區和經貿合作區。
據
42crmo鋼管檢測員檢測,
為提高企業對外投資便利化水平,商務部正在不斷深化境外投資管理改革,通過簡政放權、減少審批,大大簡化了審批流程和審批數量,相比上年,企業對外投資件數增加了3952件,同比增長了64.9%。而在風險控制方面,商務部正在努力完善多雙邊保障機制,推動和有關國家和地區商簽貿易投資、基礎設施合作和勞務合作等政府間的協定,來解決企業“走出去”遇到的法律問題。
2014年中國FDI與ODI首次實現流量的基本持平,或標志著中國已進入“資本輸出”階段。
據
42crmo鋼管檢測員檢測的
數據顯示,2014年,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涵蓋了國民經濟的18個行業大類,按三次產業劃分,投資流量占比分別為1.3%、25.3%和73.4%;2014年底三次產業存量占比分別為1%、24%和75%。投資存量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的行業有4個,依次為:租賃和商務服務業、金融業、采礦業、批發和零售業,上述4個行業累計投資存量達6867.5億美元,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總額的77.8%。
我們現在接近一個對外投資和吸引外資的平衡點,但是離那個平衡點還有一段距離,從總的趨勢來看,中國的對外投資會超過吸引外資,具體會是明年或是后年,我們只能是看具體的數據。從趨勢上來分析,中國已經過了吸引外資的高速的或者超高速的增長期,我們現在說是到了一個平臺期,如果比較一下最近幾年數據,就會發現我們吸引的外資大概都在1200億左右,有時候上下3到5個百分點,但是我們對外投資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,這個勢頭在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會保持下去,國外的經濟環境復雜,會對一些投資的行業比如采礦業會有一些影響,但是在其他領域,外國資本投資的需求仍然是旺盛的,比如基礎設施、制造業、服務業。所以我們認為,這種勢頭仍會保持下去。